中國的8000個信貸地雷
<2010年02月10日 華爾街日報 史宗瀚>
世界從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中艱難復蘇﹐
而中國似乎已經實現了一個奇跡。
去年經濟增幅接近9%﹐同時截至12月31日政府
負債與GDP比率僅為20%左右。
中國是像老話說的那樣﹐享受了免費的午餐嗎?
事實遠非如此:中國政府通過地方政府創建的數以千計
的投資實體為規模極其龐大的刺激計劃提供了資金。
如果北京方面不馬上意識到這個問題並制止﹐
為刺激計劃提供了大部分資金的中國各家銀行
可能很快面臨巨額貸款拖欠﹐
規模甚至與中國龐大的財政能力和外匯儲備相當。
2008
年底﹐中國政府宣佈了5,880億美元的刺激計劃﹐
隨後地方政府積極推出了在未來幾年投資逾四萬億美元
的多項計劃。這些遠非空想的白日夢。
中央政府允許甚至鼓勵地方政府從銀行大肆借貸
以支持基礎設施項目。官方數據顯示﹐由於中國
法律禁止銀行直接貸款給政府機構﹐地方政府
建立了大約8,000家投資公司。
銀行向這些實體的放貸歸入“企業貸款”。
北京方面已無法確定地方政府投資機構從銀行貸款
以及從債券和證券投資者那裡籌集的資金數額。
不過﹐ 其數額巨大是毫無疑問的。
去年9月﹐中國媒體援引政府人士的話報道稱﹐
這些機構已借貸8,800億美元。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
副主任委員尹中卿1月份接 受《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》
採訪時披露﹐2009年一年時間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台
借貸7,350億美元。不過﹐上述數字只是猜測。
國家審計局去年進行的審計查出了該項數據的諸多問題﹐
以至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下令對地方投資機構進行
另一輪大規模審計。在完成徹底的審計、公佈結果之前﹐
沒有人真正瞭解地方政府借貸的總規模。
估計﹐2004-2009年底地方投資機構的借貸總規模
為1.6萬億美元左右。這個數據絕非精確值﹐
因為級別較低的政府實體和小銀行的放貸難以跟蹤。
不過﹐許多證據表明﹐問題的嚴重程度遠高於政府
此前預計。以1.6萬億美元計﹐地方政府負債約佔
中國2009年GDP的三分之一﹐相當於中國外匯儲備的70%。
雖然地方
政府預算有限﹐但它們可以出售土地獲得收入﹐
以此支付貸款利息和最終的本金。
事實上﹐中國各地政府2009年共出售價值2,330億美元
的土地﹐從下半年的房地產飆升中獲益。
不過﹐地方投資工具要完全通過出售土地所得償還利息和
債務的話﹐房地產熱潮就必須在未來很多年一直持續﹐
以保證土地的高需求。
更糟糕 的是﹐銀行已經承諾向地方投資實體發放另外的
逾1萬億美元貸款。如果中央政府不限制銀行向這些實體放貸﹐
這些機構將背負更沉重的債務﹐這樣一來﹐
要麼就必須出售更多土地﹐要麼就會導致巨額不良貸款的形成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