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伯特‧清崎在《有錢人的大陰謀》一書中說:
黃金買不起沒關係,
只要你能每天省下星巴克的咖啡錢來買白銀,
將來都能參與人類史上最大一次的財富重分配。
奉勸大家,
努力省下冷飲宵夜、樂透彩、以及香菸錢
(安東尼羅賓說香菸根本就是一種「大人的奶嘴」)
你一樣也可以有翻身的機會。
一夜致富有夢最美
男比女更愛買樂透
M型化社會已成形,努力打拼也不一定能過上好日子,
有許多人選擇用彩券建築發財夢,希望自己就是下一個億萬富翁。
根據市調網最新 調查,國人買樂透的頻率以「大於一個月才購買
一次」佔最多,其中男性族群的態度又比女性更為熱衷,顯示男性
較願意花錢投資在「一夜致富」上。
「買彩券、築個夢」,根據波仕特市調網調查,民眾買樂透
的頻率最多為「大於一個月才購買一次」,佔了27.48%,其次為
「一個月買一次」及「一星期買 兩次」,各佔8.96%及8.24%,
而「一星期買一次」則是佔7.82%,至於「每天都買」僅有2.83%。
而「幾乎不會購買樂透」的受訪者,也相對佔 了44.68%的比例。
若以性別來看,不管購買的頻率為何,男性相對女性是比較
熱衷購買樂透的族群,尤其在較高的購買頻率上,像是「每 天都買」、
「一星期買兩次」、「一星期買一次」及「一個月買一次」之選項,
都以顯著的差距高於女性族群。由此可推測女性對於金錢的花費,
相較男性而言較為 保守。
此外,男性對於購買夢想的趨勢,也同樣反映在已婚族群上,
相較未婚者而言,已婚者對於購買樂透的頻率都高於未婚者,
由此也可知, 因為需要負擔整個家庭的經濟,所以已婚族群對於
購買希望,相對單身族群來說,顯得分外積極。
從不同年齡層則可以看出,「每天都買」及 「一星期買兩次」
的高比例年齡層是落在45歲以上者。相對地,「18~24歲」
可能受限於經濟因素,因此近六成五的比例表示「幾乎不會購買樂透」。
在追逐高額彩金的同時,有很多人忽略了公益彩券的真正意義,
主要是為了幫助及照顧社會上的弱勢族群。若抱著單純的「賭博」
心態去購買彩券,沒中獎時又弄 得自己患得患失,那就失去意義了。
什麼專家說的?
中研院經濟研究員或教授?
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?
哦,
原來是「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」的專家
上網查遍也沒有正式網站可以搜尋或下載,
(Fred想多蒐集一些紮實的經濟資料與數據)
後來挖到說:
它竟然是寶來證券的內部機構…
(見http://www.mobile01.com/topicdetail.php?f=291&t=385830&last=3433696)
Fred不質疑他們的研究能力與水準,
但是所公布的訊息是否完全公正客觀,
還有待進一步觀察。
不過本新聞的參考價值在Fred心中
立即下降了不少。
二次金融風暴?
投資人怕怕!專家:不至於
銀行理專好忙,忙著幫投資人停損,忙著安慰投資人,
倒楣一點的,忙著被投資人罵判斷失準!
到底會不會有二次金融風暴?學者評估,目前不至於,
倒是在 歐洲債信危機舒緩之前,投資人將被「熊出沒」
的股市下跌繼續蹂躪摧殘。
(張雅惠報導)
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主任曾明煙分析,匈牙利是政治操作,
金融海嘯之後,匈牙利去 年接受IMF國際貨幣基金
兩百八十億歐元的援助,但是,匈牙利並沒有達到IMF規 定
必須相對應縮減政府支出,匈牙利先發制人,
由新任官員主動提出財政惡化的困境,先幫自己找下檯階,
投資人於是聯想,希臘也接受IMF一千一百億歐元的援助,
是否 也無法達成政府支出縮減的目標,進而影響IMF
原本承諾金援方案,這是資金開始撤離股市的主要原因。
曾明煙說,歐洲的失業率高,縮減支出將影響稅收,
赤字很難在短 期之內降低,但目前應該不會
演變成全球性的二次金融海嘯。
「這些債務國家的債務,主要還是歐元區國家持有,
其他國家的金融機構,持有這些國 家的債券,
比例相對是比較低的。再來就是說,歐元區本來就是屬於
一個比較偏重間接金融的經濟體。
第三,這次發生問題的是公債,而不是公司債、銀行債券等 等」
IMF不當散財童子,金援是胡蘿蔔和棒子雙管齊下。
曾明煙說,IMF後續要如何處理歐洲債信問題,
目前各界都在猜,有人猜測,經濟發展 程度不一的
有經 濟學家認為,德國應該退出,但基於面子問題,
德國不可能退;歐洲問題一天不解決,投資人都要有跌價的心理準備。
嗯,仍然以出口經濟為政策取向
(想當年這也是人想出來的辦法,
難道在有網際網路的世界中,
還是只能採用這種70年前的老政策嗎?)
Fred真希望這些財富能實質回饋到台灣社會之中,
而不是只用「外匯存底」的方式寄放在那裡
等著被美國倒閉掉,
或者只嘉惠大企業老闆與股東們。
台灣政府好像真的不知道
如何讓整個台灣致富?!
史上第一!我5月出口值255億美元
更新日期:2010/06/07 18:55 李彥穎
【台灣醒報記者李彥穎報導】
我國5月份出口成績史上第一!財政部今(7)日公布
今年5月我國進出口貿 易統計,出口總值高達255.4億美元,
創下歷年單月新高,1至5月的出口總值 則達到1092.6,
為歷年同期次高。
財政部統計長林麗貞表示,這是由於國際景氣回升,
特別是亞洲地區需求強勁,使我國科技產業產業表現,
預估下半年可望再創全年新高。
財政部統計顯示,我國今年5月出口總值達255.4億元,
已經超過金融海嘯前,97年8月創下的252.1億 美元,
創下歷史新高。同時,今年1至5月出口總值1092.6億美元,
也比去年同期增加377.2億美元,成長幅度更達到52.7%,
勝過韓國同期的 36%。
若以1至4月計算,出口成長幅度也有51.2%,
而我國5月份對中國、香 港、東協六國、韓國的出口金額,
也創下歷年單月最高紀錄。
進口方面,5月總值達到222.9億美元,是從97年9月開始,
21個月以來的新 高,也是歷年單月第5高。1至5月進口總值
則達到985.5億美元,比去年同期增加409.5億美元,
成長幅度高達71.1%。包括進、出口總值和漲幅,
與出超金額107.1億美元,同創歷年同期次高紀錄。
林麗貞表示,我國今年進出口成績如此亮眼,
主因是由於世界景氣回溫,造成亞洲需求強 勁,
尤其是對於科技產品的大量需求,造成我國科技業接單接到手軟,
帶動其他產業包括塑膠、橡膠等石化產品,
以及機械、電機產品的貿易成長,和去年同時期比 較,
進出口已經連續7個月大幅成長。
由於我國第四季為貿易旺季,近10年來,只有89年、95年,
還有受金融海嘯波及的97年,出口量最高 時期發生在第三季,
其他7年都是第四季貿易量最高。因此財政部樂觀表示,
我國下半年前景看好,創下全年歷史新高的機會「相當高」。
GDP簡單來說=全國百姓年薪與公司營利額
(政府支出與股價加權指數真的不應該列入其中,
因為將會被有心人拿來造假數字)
當年均富時代GDP越高,
百姓都能切身感受到生活水準的提高;
但是現在是M型社會,
你再怎麼拉高GDP,
嚴格說來跟Fred和我的親朋好友們一點關係也沒有。
GDP一種過時無意義的衡量方式,
不知還要主導政府政策多久?
(或者政府只是在追求數字帳面上好看,
根本罔顧原本是要改善台灣百姓生活的宗旨?)
不知道民眾何時能再次體會
「一努力就有收穫,一工作生活就大幅改善」
的真實歲月…
月GDP估全年GDP將逼近8%
挑戰20年新高
更新日期:2010/06/07 16:35
官方的GDP成長率,是比較「年對年」的資料,
台大教授管中閔用官方的GDP資料,比較「月 比月」的短期成長,
推估今年全年GDP可能暴衝到百分之八,可望挑戰二十年新高。
管中閔說,這個預估是考量暑假會簽ECFA,如果沒有簽,
下半年的「月 GDP」一定會衰退。(張雅惠報導)